云农农业网 >> 锥花莸

福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收获生态更美和农民增收双重效益巴郎柳

2022-07-13

福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收获生态更美和农民增收双重效益

10月8日消息:年年造林,今年有质的飞跃。据省林业厅消息,截至9月30日,全省今年完成造林绿化320.5万亩,占总任务300万亩的106.8%,其中以“四绿”为主的山下造林达到210.9万亩。

省林业厅负责人说,今年我省造林绿化重点实现由山上为主向山上山下统筹转变,山下造林面积首次超过山上造林。这意味着林业的作为空间进一步拓展、生态建设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,也意味着林业改善民生的作用进一步显现。

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,林业继续加力。

如何继续扩大森林面积?

持续推进“四绿”工程,大力开展“大造林”活动,造林绿化面积创新高,在去年完成造林绿化701万亩基础上,今年我省再次完成了320万亩造林绿化的任务,两年完成造林绿化超过1000万亩,为历史之最。

这个“之最”,体现了我省对生态建设的一贯重视。特别是近十年来,我省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首要任务、主体内容和基础工作,作为科学发展观在福建的具体实践,一任接着一任干,持之以恒、锲而不舍。

我省森林覆盖率已居全国首位,如何继续扩大森林面积?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。近年来,我省多次召开高规格的林业工作会议,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林业发展 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》《关于加快造林绿化 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的通知》等10多个政策文件,作出了建设海西现代林业、实施“四绿”工程、开展“大造林”活动等部署。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2016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的新目标,作出了“扩大森林面积,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,建设青山绿水、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”的新部署,有力推动了林业改革与发展。另一方面,强化森林生态保护,加强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建设,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,为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2002年以来,全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520万亩,特别是2010年启动“四绿”工程、2011年开展“大造林”,有效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,打造了宜居环境,提高了人民幸福指数。

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,与去年造林面积相比,今年造林320万亩并不算多,但难度加大,特别是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态通道建设标准高、投入大。为此,省政府下发了切实抓好2012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,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。省林业厅还选派三批69名干部下基层指导、服务。

造林大苗化、树种多样化、品种珍贵化、色彩季相化,已经成为造林主要标准;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由过去的杉木、马尾松、桉树等几种增加到40多种。

在600多公里的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,漳州段的相思树和美丽异木棉,厦门段的凤凰木和火焰木,泉州段的刺桐和鸡冠刺桐,莆田段的秋枫和荔枝,福州段的榕树和海南蒲桃,宁德段的香椿和……初步勾绘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森林画卷。

种下的是树,收获的是民生、民心。更让人叫好的是,多种树、造好林已成为全省的共识。在福州城区,市民步行500米就有公园、绿地或广场,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.63%,城区水源地水质100%达标;经过10多年整治,长汀的“火焰山”变为“花果山”;海沧区东孚镇是厦门西部交通枢纽,寸土寸金,却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,把原来的一小块高速公路绿化带扩大升级为市民公园;在漳州,130多个村庄在绿色环抱中,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20多处郊野公园,既涵养绿色生态,又造福民生;武夷山市兴田镇皇亭小区绿化投入近110万元,总占地面积136亩,其中绿地就有59亩;莆田涵江区把盐碱地变成绿带,三明市、晋江市大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绿色通道,南平、宁德等地注重树种结构调整,大力种植乡土阔叶树种……

“四绿”工程启动以来,全省已投入183亿元,植树4.2亿株,绿色城市、绿色村镇和“三沿一环”造林绿化面积310.8万亩,绿色通道新增绿化里程1.6万公里;治理水土流失造林109.7万亩。全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(县城)6个、绿色城市9个、绿色乡镇323个、绿色村庄3009个。

森林,进了城、上了路、下了乡、入了村。

如何转变林业发展方式?

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,维护生物多样性,提高森林生态功能

“要保护好福建的青山绿水,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”“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,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,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”—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叮嘱,八闽干群谨记心头。

森林是“地球之肺”,湿地是“地球之肾”,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“免疫系统”,林业在构建良好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在加快造林绿化的同时,我省持续加快森林科学经营,强化生态资源保护,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拓展生态环境的承载空间。

近年来,我省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,推动造林方式由炼山为主向不炼山为主转变(不炼山造林比重已超过80%)、造林树种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、林木主伐由皆伐为主向择伐为主转变,维护生物多样性,提高森林生态功能。

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,在服务五大战役、满足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用林用地需求的同时,强化“三沿一环”、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和重点水土流失区等重点生态区位森林的保护。目前,全省划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290万亩,占林地总面积的31.3%;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28家、省级森林公园128家;建立自然保护区85处,面积1248万亩,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.8%;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超过7000亿元。

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通过10%面积的科学利用,换取了90%面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。

长期以来的精心保护和建设,生态得到有效改善,干净的水,清新的空气,优美的环境,人民群众看在眼里、喜在心上。

如何通过绿色增长促进农民增收?

科学利用森林资源,实现少砍树、不砍树也致富

我省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林改后山林已成为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。合理利用森林资源,发展林业绿色产业,对推动绿色增长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意义重大。

靠山吃山。过去,林业更多作为主要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产业而存在。林业转变发展方式,还要让林农科学利用森林资源,实现少砍树、不砍树也能致富。

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一剂良方

实施“千万林农增收千元工程”,各地按照“一县一品一特色”要求,勇于尝试和探索,涌现出林药、林菌、林竹、林果、林花、林苗、林蜂、林禽、林脂等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,以短养长、立体经营。

作为现代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的永安市积极开展林下套种、野化栽培金线莲,被授予“中国金线莲之乡”称号。

种植太子参是柘荣县的一大支柱产业,先取得在油茶林地套种的巨大成功,去年又成功试验在生态林业观光园、稀疏生态林地里套种。该县建立500多亩生态景观林,出租给参农种植太子参,产量比常规种植高15%。而在稀疏马尾松生态林下套种太子参,受马尾松根瘤菌的影响,比常规种植少施2次肥,产量却可高出近三成。

发展“森林人家”是又一生动实践

作为我省首创的森林旅游品牌,目前全省已授牌“森林人家”357家,逐步形成了以武夷山、宁德、龙岩等为龙头的3条“森林人家”示范旅游线路。今年,“森林人家”标志得到国家林业局的肯定并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。

目前,我省涉林人口约占农民总量的3/4。林业已成为林区、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。近十年来,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年均增长20%左右。去年,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2560亿元,同比增长53%,比2002年的636亿元增长303%;全省农民人均涉林收入2082元,增加365元,为全省农民增收贡献5个百分点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农民人均涉林收入增加243元,对全省农民增收贡献率约为28%。

9月24日,省政府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。《意见》明确提出,到2015年实现森林覆盖率65.5%,到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65.5%以上,森林蓄积5.42亿立方米,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,农民涉林收入年均增长12%以上,努力把我省建成生态环境优美、林业产业发达、森林文化繁荣、人与自然和谐的林业生态强省。

盛世兴林,山绿民更富。站上新起点,福建林业种下的是更加优美、更加和谐、更加幸福的未来。

肌肉劳损

肾精亏虚吃什么药好

天和追风膏怎么样

腱鞘炎的症状及治疗

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

友情链接